《守财奴》教案

时间:2025-05-26 07:30:44
《守财奴》教案

《守财奴》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守财奴》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守财奴》教案1

教学目标

1.理解葛朗台这个典型人物的社会意义;

2.能够鉴赏小说惟妙惟肖、入木三分的人物刻画手法;3.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学会追求健康理性而幸福的生活。教学重点

分析葛朗台这个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教学方法

讲授法、举例法、分析讨论法。

授课过程

一、整体感知

1.作者作品及相关知识简介:

巴尔扎克(1799—1850),18世纪到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

他生活在法国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十分尖锐复杂的时期,也是资产阶级上升和封建贵族没落的更替时期。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他的小说集总称为《人间喜剧》,共有90多部长、中、短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便是其中著名的一部。《人间喜剧》形象地反映了法国封建贵族阶级的没落,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意在表明它的内容不仅具有包罗万象的性质,而且是对当代法国社会的揭露和讽刺。“人间喜剧”忠实地记录了从法国大革命、拿破仑帝政、波旁王朝复辟,知道七月王朝的法国历史。它以资产阶级的发迹兴起与封建贵族的没落沉沦为“中心图画”,充分描绘围绕这一阶级大变动所引发的整个社会的变化,淋漓尽致地展示金钱如何渗透到了各个领域,成为主宰一切的力量,以及人们对金钱的渴求、追逐、争夺;金钱对人的灵魂的腐蚀和对人的命运的捉弄,令人触目惊心。

《欧也妮·葛朗台》就是“人间喜剧”中为我国读者所熟知的一部代表作。

2.文章相关情节简介:

索漠城里的银行家拉格桑看中了葛朗台的财产,想娶葛朗台的独生女欧也妮做儿媳。为了同样的目的,替葛朗台放债的公证人克洛许也想要把欧也妮嫁给他的侄儿——索漠初级裁判所所长。这两家为了争夺欧也妮展开了一场恶斗。在欧也妮23岁生日的晚上,葛朗台在巴黎的侄子查理因父亲破产自杀而投奔葛朗台的家,葛朗台与查理一见钟情。但葛朗台对弟弟的死和侄子的处境毫不同情,更不用说把女儿嫁给一个破落户了,于是他把查理送去印度去经商。在临别之际,为了帮助查理实现发夹还债的计划,欧也妮把自己的.全部积蓄送给查理,查理也将母亲留下的一个贵重精美的梳妆匣寄存在欧也妮这里。当葛朗台知道女儿将积蓄送给查理后,大发雷霆,把女儿关了起来,妻子吓得一病不起。公证人克洛许向他说明了利害关系,如果妻子死了,女儿有权继承母亲的财产。于是葛朗台跟女儿和好,并讨好妻子,课文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3.按故事情节的发展和记叙的顺序,课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葛朗台爱财如命的本质与夺取女儿梳妆匣的情景。

第二部分:葛朗台剥夺女儿财产继承权的经过。

第三部分:葛朗台之死和至死不变的性格。

二、探究交流

(一)题意探究:什么叫“守财奴”?文中涉及到的“财”有哪些?葛朗台又是如何“守”的?怎样理解《守财奴》的“奴”字?

1.什么叫“守财奴”?

2.文中涉及到的“财”有哪些?

3.葛朗台又是如何“守”的?

4.怎样理解《守财奴》的“奴”字?

(二)小说是怎样描写葛朗台抢夺梳妆匣的?

1.当葛朗台无意中看到查理寄放在女儿这里的金光闪闪的匣子的时候,他的第一个反应是什么?

2.接下来有哪两个动作?

3.作者在第一段已经给他下了一个怎样的评语?

4.欧也妮是如何阻止父亲的?葛朗台是怎么说和做的?

5.葛朗台为何最后又把梳妆匣还给了女儿?

(三)小说是通过哪些具体的动作、神情描写来表现葛朗台巴结、诱哄女儿的——骗取财产继承权的?

1.为何用“搀”?

2.“差不多是很慈祥了。”差不多,差哪一点?

3.他常在女儿面前哆嗦,他为什么哆嗦?

4.“咱们中间可有些小小的事得办一办。”为何用“小小”?

5.“乖乖,这可不是我的事。——克罗旭,你告诉她吧。”为什么要让克罗旭来告诉女儿?

(四)在看守密室一节,小说侧重对葛朗台的哪些方面进行描写的?

1.葛朗台已经80多岁了,生命快要走到尽头了,这时欧也妮是怎样对待他的?可葛朗台关心的是什么?

2.通过哪些生动具体的语言来表现葛朗台性格的?

3.这个人快死了,女儿这样照顾他,他心里有没有暖和?有没有父女感情?

(五)小说是怎样描写葛朗台生命的最后时刻的?

1.临死的时候看到镀金的十字架,葛朗台做出什么样骇人的动作?

2.葛朗台在临死的时候给女儿留下的遗嘱是什么?如何理解葛朗台这句临终遗言?

(六)怎样理解《守财奴》的“奴”字?

A、引导思考:《项链》中玛蒂尔德奋斗了10年才偿还清了一挂36000法郎的项链,而葛朗台的财产达20xx万法郎之多,需要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中产阶级奋斗5000年。但是葛朗台除了有那些钱外,可以说是一无所有。葛朗台占有金钱却不懂得享受金钱可能带给他的乐趣,他支配金钱又被金钱所支配,他既是金钱的主人,又是金钱的奴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葛朗台很穷,穷得只剩下钱了。

尤为可叹的是,是钱葬送了葛朗台的命,而这些钱葛朗台一分也带不走。

B、把握主题:通过对葛朗台这个极端贪婪、极端吝啬的资产阶级暴发户形象的描写,深刻地揭示了原始资本积累期间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C、启迪思维: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多人都没有他那么多的钱,但是我们有的是和父母兄妹的亲情、和同学朋友的友情、和老师的师生情……这些都是用金钱无法买到的。我们拥有许多非常宝贵的东西,它们都是一些无价之宝,将伴随着我们的一生甚至我们后来的人。说到这里,有一个很古老的填空题,请大家做一做:

题目:金钱能买到……,但买不到……

《守财奴》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分析葛朗台的行为、语言,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即对金钱的无比贪婪和疯狂的占有欲。

2、认识葛朗台的社会意义,即他展示的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能力目标

1、训练学生能通过语言描写和行动描写把握人物性格,提高分析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

2、学习刻画人物的常用方法,培养写作中人物描写的能力。

德育目标

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在物质文明高度 ……此处隐藏21190个字……物而不能解脱,用“执着狂”来反映葛朗台对金钱如痴如醉,疯狂迷恋,真是最恰当了。关键的句子是:“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台的执着狂。”课文在第1段里就交待了葛朗台的性格,使我们对他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而下面的情节就是对开头这些语句的最好注释。

随着情节的展开,葛朗台的情绪和表现是多变的,但有一点始终没变,就是金钱至上,贪婪吝啬的特点始终没有变,淋漓尽致地反映出葛朗台这个“占有金子”的“执着狂”的丑恶本质。

4.讲析课文第二部分。

思考:“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指什么?可他为什么又要向女儿屈服?

明确:“抹脖子”这是一句个性化的语言,谁要想从葛朗台手里拿走一点钱,或者要对女儿报告财产数目,拍卖财产,那等于是抹他的脖子。为了到死也把财产抓在手里,他决意向女儿屈服讨好。

提问:可是为什么葛朗台见到金匣子就忘了一切呢?作者是怎样描写葛朗台动作语言的?

讨论归纳:这个“执着狂”一见到金子就头脑发热,欲火燃烧,于是不顾一切,只想占有。描写的动作有“纵”、“扑”、“叫嚷”、“撬”,当欧也妮想抢回梳妆区时,他是手臂“摆”,使劲“推”,表现出对金子的强烈的欲望和狂热。语言上三次重复“金子”,并说“这交易划得来”。这是葛朗台看到梳妆匣上镶嵌金子时发出的狂叫,把原来对女儿将自己的积蓄送给查理的不满变为狂喜。这暴露了他把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都看成交易的肮脏灵魂。

提问:为什么太太晕倒,葛朗台态度就变了呢?是不是他关心冷爱妻子呢?

葛朗台太太晕倒后,葛朗台的态度发生了转变,语言是“下次决不了”,“咱们讲和啦”,“你要什么有什么”等,动作是扔梳妆匣,吻妻子的手,拿出金路易,拥抱女儿。真是巴结讨好一起来,诱哄发誓不间断。但我们透过这装模作样的表面现象就可以发现,他只是担心妻子突然死去,唯恐失掉太太的财产。他贪财吝啬的本质并没有变,而且还可以看出他的虚伪狡诈,根本不是关心妻子。

5.讲析葛朗台太太生病的一部分。

提问:同学们仔细阅读有关语句,看一看在妻子病倒后葛朗台是不是真的良心发现,有了转变呢?

明确:葛朗台只是表面虚情假意,本质没有变。我们可以从有关语句中看出:医生来时,先问“要不要花很多钱”,为了表示自己救妻子的决心,“即使要我一百两百法郎也行。”拥有百万家产的葛朗台尽管不愿妻子死去,但决不肯多花一点钱,最多也只是一两百法郎。说明葛朗台真正关心的只有一个“钱”字。

6.小结:课文至此,情节是跌宕多变,环环紧扣。作者通过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在多变中将守财奴贪婪吝啬的本质刻画得入木三分。

7.讲析骗取继承权一部分。

学生默读,思考:太太死后,葛朗台有哪些变化呢?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

明确:葛朗台变得厉害,几小时望着女儿,常在女儿面前打哆嗦,显示出老态,联系后文我们可以为这些古怪的行为找到答案:一切都是假象,只有想骗取继承权才是实质。

请三位学生分角色朗读“好孩子……麻烦你照顾一下。”

提问:在骗取继承权的过程中,葛朗台又有哪些“精彩的表演”呢?

归纳:先是吞吞吐吐,称“有些小小的事得办一办”,连哄带骗;接着是感情拉拢,故作苦相,“牵肠挂肚”,“受罪”;然后是惶恐紧张,“眼光从文书转到女儿,从女儿转到文书,紧张得脑门上尽是汗”;再次是许愿哄骗“要花许多钱”,“按月100法朗”;最后是唯恐女儿反悔,声嘶力竭,“别多嘴”,“一言为定”。当继承权到手后,他是欣喜若狂,热烈拥抱女儿。这一系列“精采”的表演暴露了他丑恶的灵魂。在葛朗台的眼中,什么亲人,什么感情都是无所谓的,只有钱财才是命根子。引导同学深入思考:“人生就是一件交易”反映什么

讨论归纳:这是葛朗台的世界观,他的信仰。在他眼里,父女之情,家庭关系。伦理道德,只不过是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而已。为了钱,可以撒谎,可以欺骗,可以不择手段,可以不顾廉耻,即使亲生女儿也不例外。这句话,概括出了资产阶级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暴露了葛朗台丑恶的灵魂。

8.讲析葛朗台临死前这一部分。

提问:葛朗台风瘫后他的性格有没有改变?有哪些动作和细节能反映他性格的?

归纳:没有丝毫改变,病后他主要是看守密室。作者通过许多传神的细节来反映他的`性格:叫人家把他的转椅在壁炉与密室的门中间推来推去;听到一点儿响动就要人家报告原委,连狗打呵欠都听得见,到人家送租时,就一下由迷糊变得清醒;把钥匙藏在背心里,不时用手摸一下。这些细节深刻传神,反映出葛朗台在风瘫的晚年依旧固守着那守财奴的本性。作者在语句中包含着辛辣的讽刺。

提问:葛朗台在临死前又是怎样地表现呢?从中可以反映什么?

归纳:“裹紧被子”,生怕别人偷了东西,“几小时用眼睛盯着金子”。尤其是做临终法事的时候,当金银法器一出现,已经死去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肉瘤也最后动了一下”;还做了个骇人的姿势想把镀金十字架抓在手里,还要吩咐女儿:“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帐。”这些语言、动作和细节描写得入木三分,深刻表现出葛朗台爱财如命的性格至死不变,“死而不已”。

9.师生共同讨论归纳葛朗台形象特点及形象的社会意义。

明确:葛朗台是一个贪婪、吝啬、狡诈、卑鄙的守财奴,金钱狂,是一个爱财如命、至死不变的有产者。 葛朗台这个形象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10.学生举例讨论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性化的语言和动作,传神的细节描写,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窥其灵魂,塑造了一个栩栩如生的金钱狂。

11.讨论难点:葛朗台太太是个怎样的形象?作者对她是怎样的态度?我们该怎样认识?

讨论归纳:在课文中,葛朗台太太是温顺善良,恬退隐忍(甘心忍让)的贤妻良母。她对丈夫,忍让;对女儿,疼爱。临死之前对女儿说:“幸福只有在天上”,暗示社会和家庭都是冷酷无情,自私自利的,她是这个金钱至上社会的牺牲品。她对宗教虔诚,向往天国,但宗教却不能够挽救她。

作者对她是充满同情和赞美的。在她临死那一段里,有这么一些句子:“天国的光辉照着她,仿佛太阳照着树叶发出金光”,“死得崇高,伟大”,“像洁白的羔羊一般上了天”。作者是把她作为完美的形象来歌颂赞美的。作者这样写,是为了反衬葛朗台的丑恶卑劣,批判这个社会的罪恶。但这仅仅是作者的一种理想。我们要辩证地分析,尤其要注意作者宣扬超阶级人性和宣扬宗教道德的局限性。

板书总结

交代 葛朗台其人:执著狂.占有狂.痴情.癖好。

揭示矛盾冲突:对待家庭财产的态度

抢夺 爱财

发现梳妆匣 惜金如命

抢夺

交回

诱骗继承权 骗财

提出

诱骗 狡猾欺诈

骗到

看守密室

守护金子 守财

兑换金子

结局

临死抓法器 贪婪执著

临终嘱咐

《《守财奴》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